不是爬山!醫生坦言:「最傷害膝蓋行為」是日常3動作 太多人誤犯「一傷就不可逆」


盤腿對膝蓋的傷害隱蔽但長期,一盤腿,膝關節就被外旋、過度屈曲,大腿和小腿之間角度被強行拉大,韌帶處在一個扭緊的狀態。這種不自然的張力,時間一長會讓膝蓋周圍軟組織、產生慢性拉傷。尤其是內側副韌帶和髕骨周圍的小肌群,盤腿時它們承擔了主要拉力,而且是不對稱的。醫生說,這種「非生理角度的長時間牽拉」會導致關節周圍肌肉失衡,久而久之讓膝蓋跑偏,髕骨不再居中。膝蓋一旦失去平衡,磨損就開始偏位,骨刺、疼痛、響聲、腫脹,都是一步步來的。


Advertisements

很多人抱怨「以前盤腿沒事,現在一坐就疼」,那不是老了,是之前積累的「損耗」開始現形。盤腿坐還會讓髖關節外展,帶動膝關節扭轉,尤其是柔韌性差的人,盤得時間一久,膝關節兩側壓力差距特別大,更容易出問題。有研究用磁共振成像對比了「常年盤腿坐」與「正常坐姿」的人,前者髕骨偏移率高出將近30%,而這種偏移一旦形成,靠改坐姿都很難恢復。


Advertisements

更別說本身膝蓋就不好、或者體重偏重的人,盤腿無疑是在給本就吃力的關節,再加砝碼。醫生還說,不少人膝蓋疼不知道原因,結果發現就是家裡太軟。沙發太軟、床墊太陷,坐下去膝蓋「懸空」,支撐點沒了,站起來一瞬間,膝蓋就要獨自「扛」身體重量,這種姿勢也是慢性傷害的來源之一。


真正養膝蓋的人,椅子不低,床不軟,姿勢端正,坐著有支撐,走路有彈性,這才是「V保護機制」。膝蓋不是機械零件,一旦出問題就不可逆。不像肌肉拉傷能慢慢恢復,軟骨壞了就是壞了。要想保護膝蓋,不在於你走了多少步,而在於有沒有避開那些日常「陷阱」。蹲得少、動得勤、坐得正,這三點比喝鈣片、貼膏藥更有用。


最怕的是年紀輕輕,膝蓋先老,走幾步路就疼、坐久站起來就僵,那不叫年紀大,那是「磨出來」的老化。對此,您有什麼看法?歡迎在留言區一起討論!


參考來源:今日頭條

Advertisements

回首頁

2/2

Advertisements

編輯精選推薦 More +