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不避孕!女性「一生能生多少個孩子」?醫生給出「答案」網友大跌眼鏡
50歲的阿娟原本有一個人人稱羨的家,兒子聰明上進,丈夫事業有成,一家子生活富裕,幸福美滿。但是這一切在兒子大學畢業進入社會的前夕卻戛然而止,一場交通意外奪走了他的生命,也奪走了阿娟全部的生機。
她的精神崩潰了。送走兒子後阿娟不止一次做過極端的傻事,所幸都被救了回來。丈夫看著她的樣子,焦急萬分,已經失去兒子不能再失去妻子,便請來了醫生朋友來勸慰和開導她。
醫生認為阿娟目前最需要的是重新有一個精神的寄託,於是建議阿娟夫婦再生育一個孩子。聽到這裡,阿娟的丈夫有了猶豫。男性50歲大多還有生育能力,再加上自己不抽煙,只偶爾喝酒,體檢報告也一切正常,或者還可以生育。但阿娟在進入更年期後,經期也早已不準,還能夠孕育孩子嗎?
令人意外的是,當阿娟聽了醫生的建議後,一掃死氣沉沉的精神狀態,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與期待,她相信醫生可以幫助到自己。皇天不負苦心人,在經歷了兩次失敗後,阿娟終於在「年過半百」的這一年,利用人工手段再次生下了一個可愛的孩子,新生命帶來了新的生機,也讓她對人生後半程重新燃起了希望。
那麼令許多人好奇的問題來了,女性適宜生育的年齡跨度究竟有多大?像阿娟這樣50歲還能成功生育的是個例呢,還是女性的普遍能力呢?若不避孕,女性一生能生多少個孩子?
一、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齡是多大?高齡生育存在哪些風險?
在日常生活中,50歲女性生育還是很罕見的。50歲失獨的阿娟,她的例子有其特殊性。但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,30多歲、40多歲的女性再次生育的例子卻屢見不鮮,女性生育年齡延遲也逐漸成為了一種趨勢。
大量的臨床數據表明,從妊娠期併發症與不良妊娠結果這兩個方面來綜合考慮,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齡在25至29歲之間。這個時候女性的骨盆發育成熟,卵子質量也較高,自然分娩的機會較高。醫學專家通過對胎盤進行活檢發現,女性子宮肌層的血管硬化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。
因此在孕期中,隨著胎齡的增長,血管硬化可能引起子宮血供不足,出現如胎盤早剝等妊娠期併發症,同時也會影響到胎兒的正常生長發育。
雖然對於女性來說,只要存在月經來潮就仍然有生育的可能性。但多數女性在42-45歲後,越接近50歲,也就逐漸開始進入了圍絕經期,雌激素、孕激素等激素的改變,難以刺激卵巢排卵和增厚子宮內膜,使自然受孕的能力也漸趨低微。
當女性50歲時,即使經期仍然規律,但卵巢功能卻已經在逐步地衰退中,極少出現卵泡成熟、生長、發育至排卵的情況了,自然受孕的能力當然大幅下降。即使成功受孕,胚胎在後續的生長發育過程中,仍然可能出現如停止發育、染色體異常等現象,導致不良妊娠結局。
像阿娟這樣50歲因失獨而嘗試人工手段生育的情況,目前常規的助孕方法有兩種,即宮腔內人工授精,和大家常說的「試管嬰兒」。
雖然精子、卵子、胚胎等的質量,都經過了嚴格的層層篩選,但以試管嬰兒的平均成功率為例,全年齡段約為50%,且隨著女性年齡的增長呈逐漸下降的態勢。因此,人工授精的成功率相對更低一些。50歲的高齡產婦相比較也會出現更高的自然流產和胚胎懸置的風險,像阿娟這樣僅失敗兩次後成功生育的,可算是幸運的「個例」了。
高齡妊娠的風險也是顯而易見的,對於母體來說,有流產、早產、高血壓、糖尿病、前置胎盤、死產等;對於新生兒來說,則存在低出生體重兒、高出生體重兒、新生兒死亡、先天畸形等風險。
造成這些風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,如流產可能是胚胎染色體異常導致的,也可能是隨著女性年齡增長而導致的甲狀腺功能異常,影響到孕酮水平,使黃體功能不足引起的。而高血壓則可能是高齡產婦體內一氧化氮含量減少,由氧化應激增加導致的血管舒張功能不良而誘發的。
產婦年齡增加同樣會令胎盤血流灌注不足,易引起胎盤早剝和梗死的情況,出現死產,同時也會使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病風險增加。
而在高齡產婦新生兒風險方面,產婦年齡過大會增加染色體非整倍體風險及染色體因素相關的畸形,使先天畸形的發生率升高。而高齡妊娠引發的糖尿病和高血壓,也會影響到胎兒的血糖和胰島素水平,使胎兒氧耗增加,當無法滿足胎兒氧氣需求時,就會出現新生兒死亡的情況。另外,妊娠糖尿病還會增加高出生體重兒的發生率。
不過需要明確的是,在健康婚育方面只有「適齡」的概念,女性的生育年齡也並非越小越好。母體生理髮育不成熟、產前保健不完善,以及胎盤營養不足等情況,也會導致妊娠風險的增加。
說了一些稍顯沉重和沉悶的話題,那麼來換一個輕鬆點的話題:既然女性從10幾歲月經初潮到50多歲絕經,都有生育可能,那麼如果不採取避孕措施的話,女性一生可能生下多少個孩子呢?
二、若不避孕,女性一生能生多少個孩子?
要計算女性一生能夠生下多少孩子,先要從一生會產生多少顆卵子開始計算。從女性10幾歲初潮到50幾歲絕經計算,假設這其中是40年的跨度,每年行經12次則排卵12顆,那麼女性一生排卵大約在480個左右。當然,並不是每一個卵子都有受孕的可能。
然後按照一般女性會在20到40歲這20年間生育來計算,十月懷胎,加上2年時間的哺乳,則生養一個孩子所需的時間在3年左右,20年大約可以生育7次。加上雙胞胎的可能性,則女性一生可能生下7-14個孩子。
不過,生命和人體是很奇妙的,世界那麼大,總會有人創造出了在我們理性討論以外的「紀錄」。在我們的鄰國俄羅斯,有一位母親就先後生育了69個孩子,並且最終存活了67個。其中有32個是雙胞胎,21個是三胞胎,16個是四胞胎,可見這個家族擁有著強大的多胞胎「基因」。
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了烏干達的一位母親身上。她從13歲生下第一對雙胞胎開始,用了24年的時候,一共生下了38個孩子。經過研究發現,這是因為她擁有著「超排卵傾向」的遺傳基因,一次排卵就能夠釋放出多個卵子,因此增加了多胞胎的幾率。
除了像這樣在自然受孕下產下多胞胎的例子,人工受孕後產下多胞胎的例子就更加數不勝數了。不過突尼西亞的一位孕婦以人工受孕的方式懷上十二胞胎的事件,依然引起了大家的關注。
不過有牛津大學的生育專家澆了一盆冷水——由於十二胞胎已經超出了人類母體可承受的極限,因此繼續妊娠不但會傷害到產婦的健康,而這十二個胎兒全部出生、全部健康的可能性也幾乎為零。由此可見,不論是生育年齡還是生育的個數,討論極端例子的意義並不大,一切還是應該以「適齡」和「適宜」為首要考慮對象。
所以過多的生育,會對女性產生哪些影響?女性在追求生育品質與生活品質時,又該如何科學有效地避孕呢?
三、過多生育會對女性有哪些影響?如何有效避孕?
首先要說明的是,適齡、適宜地生育,注意營養與保健,那麼妊娠本身對女性健康是沒有影響的,甚至還有研究表明可以降低罹患子宮內膜癌、乳腺癌等疾病的發生率。因此以下所說的生育對女性造成的不良影響,僅就過多生育,以及不科學的產前產後護理而言。
新生命的誕生令家庭沐浴在喜慶的氣氛中,但過多生育對女性健康造成的影響也不可迴避,這主要會體現在盆底功能障礙方面。對於這部分女性來說,發生盆腔臟器脫水的幾率會比單胎單產的孕產婦要高。由於每次妊娠、分娩都會對盆底產生損傷,多次生育所造成的損傷會逐漸積累,尤其是剖宮產手術。
因此醫生建議,在連續進行兩次剖宮產手術後,就應盡量避免再次妊娠了。如果再次妊娠,則可能出現瘢痕妊娠、前置胎盤或是胎盤植入的風險。實在有生育需要的,務必等2年以上再次嘗試,其間也要做好護理與產檢。
其次,多次生育,還會增加女性子宮脫垂的風險,這同樣也是屬於盆底功能障礙的一種。多次分娩會增加對子宮和陰道的損傷,尤其當出現難產或是陰道手術輔助生育時,由於長時間的壓迫與擴張,盆底肌肉和筋膜等出現過度的伸展,使彈性降低,還可能會伴有部分肌肉纖維斷裂的情況。
分娩後如果支持組織未能及時恢復,產後也沒有進行科學、充分的護理,子宮下移,嚴重的甚至會全部脫出陰道口外。
過多的生育,還會導致女性加速衰老。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的學者發現,生育過的女性,比未生育的女性,端粒DNA平均要短4.2%。端粒是細胞走要衰亡的重要因素,細胞分裂的次數是由端粒的長度來決定的,它控制著細胞的老化與死亡的過程。當端粒縮短到一定程度,細胞就無法再繼續分裂,而走向了衰亡。因此人體衰老的本質,就是因為端粒變短了。
女性的每一次生育,端粒都會比之前縮得更短,衰老程度也會更加地嚴重。有些女性在多次生育後體質變差、體力減退,也是這個原因導致的。
對於有避孕需求的女性來說,科學的避孕方式是對自身健康最好的保護。目前來說,科學有效的避孕方式有以下5種:
1、避孕套。這是目前最常見也是副作用最小的男用避孕措施。除了避孕,還能有效地預防性傳播疾病。只要在使用過程中沒有破裂,有效率可達到99%左右。
2、避孕藥。口服短效避孕藥發展至今,已經是一種成熟、高效的避孕方法了,總有效率可達99.96%,是大部分女性都適合的藥物避孕方式。另外還有一類是長效避孕藥,由於藥效較強且藥量大,會對月經和體重造成影響,並不適合未生育的女性服用。
3、宮內節育器。如果想要獲得長效又省心的避孕效果,可以選擇放置宮內節育器。它還具有可逆的靈活性,比較適合於沒有相關禁忌症的育齡女性使用,在有生育需求時,可用取出節育器的方式來終止避孕。
4、皮下埋植避孕法。這是一種將皮埋劑中含有的孕激素植入人體,使其可以定期釋放孕激素,以此來達到避孕目的的方式,其避孕成功率可達到98%到99%。但這一方式存在一定的副作用,會使女性激素水平出現波動,導致陰道流血、乳房脹痛,以及噁心嘔吐等不良反應。
5、結紮手術。這一方式分為針對男性的輸精管結紮,和針對女性的雙側輸卵管結紮。結紮作為一種有效的絕育手術,是將輸卵管或輸精管紮起或剪斷,阻止卵子和精子的結合,來達到避孕的目的。結紮手術相對來說是一項永久性的手術,可逆性比較複雜,因此在手術前需要考慮清楚,適合不再有生育需求的人群。
四、總結
隨著經濟發展,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高,和工作崗位競爭等原因,生育年齡的推遲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的趨勢。高齡生育、人工手段干預生育等,正逐漸成為廣受關注的話題。女性也擁有了更多的生育自由,與更大的「育齡」跨度。生育技術與避孕方式在醫學上的雙向發展,必將為女性健康提供越來越多的幫助。
文章來源:頭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