被列入「致癌黑名單」!這4類肥皂「長期用恐致癌」:須格外警惕

當你悠然走進超市的洗護用品區,那擺放得滿滿當當的肥皂貨架,瞬間映入眼簾,就像一個色彩斑斕的小世界,讓人目不暇接。各種各樣的品牌,奇形怪狀的造型,還有那散發著不同香味的肥皂,整整齊齊地排列在貨架上,好似一群等待檢閱的士兵,個個都鉚足了勁,試圖吸引顧客的目光,熱情地呼喊著:「選我,選我!」

在挑選肥皂時,不少人就像被施了神秘魔法,完全被那迷人的香味和精美的包裝迷得暈頭轉向。他們在貨架前慢悠悠地踱步,眼神在一塊塊肥皂間來回穿梭,最後往往僅憑這兩個表面因素,便匆匆做出了選擇。在日常生活裡,肥皂的使用頻率相當高,很多人對肥皂那可是喜愛有加,甚至有人用同一塊肥皂洗臉、洗澡、洗手,覺得這樣既方便又能節省開支,一舉兩得。然而,大家或許不知道,肥皂背後隱藏的門道,遠比我們想象中複雜得多。

Advertisements


近些年來,隨著研究的深入,一些有關肥皂成分以及致癌風險的研究數據漸漸出現在大眾視野。雖說截至目前,還沒有哪個國家明確將某類肥皂判定為致癌物,但不得不注意的是,一些肥皂中的關鍵成分,早已被眾多權威機構列入潛在風險的名單裡。今天,就來給大家好好講講這四類需要格外警惕的肥皂。

含三氯生的肥皂:抗菌功效下的 「暗箭」

Advertisements

在過去,三氯生(Triclosan)在肥皂裡極為常見,尤其是那些打著 「抗菌」「抑菌」 旗號的肥皂,幾乎都少不了它的身影。很多人理所當然地認為,殺菌效果好,那肯定是多多益善。但現實卻並非如此簡單。早在 2016 年,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(FDA)就鄭重發布禁令,明確禁止在洗手液、沐浴液這類產品中使用三氯生。這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原因呢?原來,經過研究發現,缺乏足夠長期的研究數據來證實三氯生對人體的安全性。不僅如此,在動物實驗中,科學家們發現三氯生會像個調皮的搗蛋鬼,干擾內分泌系統,嚴重破壞甲狀腺功能。更可怕的是,它還和某些類型的乳腺癌細胞增殖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繫。


Advertisements

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曾開展過一項研究,在小鼠模型中模擬了三氯生長時間暴露的環境。實驗結果著實令人擔憂,小鼠的肝臟組織氧化損傷明顯加重,細胞再生能力也大幅下降,最終甚至誘導出了類似肝癌前期的病變。研究還指出,三氯生被皮膚吸收后,會悄無聲息地在體內慢慢積累。而肝臟和腎臟作為人體主要的代謝和排泄器官,長期處於低劑量暴露狀態下,也面臨著潛在的風險。

2021 年,消費者協會對市面上 20 種洗護類肥皂進行了成分抽檢。檢測結果顯示,有 3 種樣品明確標明含有三氯生,還有 1 種樣品雖然包裝上沒有標註,但檢測時卻發現了痕量殘留。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,根本沒辦法僅憑肉眼識別肥皂裡是否含有三氯生。這就充分凸顯出加強對成分標籤監管和解讀的重要性,我們不能僅僅依靠產品的宣傳來判斷其安全性。

Advertisements


香精含量高且來源不明的肥皂:香味背後的 「陷阱」

在超市的肥皂貨架上,有一種香味型肥皂格外顯眼,數量眾多,尤其是那些價格較為親民的產品。它們色彩絢麗奪目,香味濃郁得彷彿要將整個空間填滿,玫瑰香、牛奶香、檸檬清新味等,各種香味應有盡有,就像一個小型的香水專櫃。然而,當你仔細查看成分表時,往往只能看到簡單的 「香精」 二字,至於這些香精到底是由哪些香料組成的,卻無從得知。

實際上,許多香料都是人工合成的,像苯甲醛、苯乙醇、香蘭素等衍生物都在其中。雖說單次使用這些香料對皮膚的影響可能微不足道,但要是高頻率使用,部分人就會出現過敏反應。皮膚屏障會在不知不覺中遭到破壞,角質層也會逐漸變薄。長期處於這種刺激狀態下,皮膚細胞發生突變的風險便會增加。特別是某些合成香料中含有的鄰苯二甲酸酯,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 「內分泌干擾物質」。這種物質能夠通過皮膚、呼吸道或者消化道進入人體,對生殖系統和免疫系統的發育產生不良影響。

有研究在母體的羊水和乳汁中檢測出了痕量的鄰苯二甲酸酯,這表明這類物質具有一定的生物蓄積性。雖說通過肥皂香味長期吸收的劑量相對較小,但對於孕婦、兒童等敏感人群而言,其中潛藏的風險可不容小覷。

Advertisements

文章未完,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

下一頁

1/2

Advertisements

編輯精選推薦 More +