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人親一下「2歲寶寶竟永久失明」!原來是「90%成人」身上自帶這種病毒
根據每日郵報報導,去年8月,當時16個月大的喬萬出現眼部感染症狀,父母帶他前往醫院就診,醫生為其開具了抗生素療程。然而,僅僅過了兩天,喬萬的病情急轉直下。檢查結果顯示,他的左眼角膜有4mm穿孔,病因是皰疹病毒引起的唇皰疹。
儘管經過多次手術和抗病毒治療,喬萬的視力仍未恢復。鑒於喬萬父母並未感染該病毒,醫生推測,病毒可能是由患潰瘍的親戚親吻喬萬眼睛時無意傳染的。
男子與女友接吻後查出病毒感染
2024年1月,杭州20歲小伙朋朋(化名)與女友接吻後,出現發燒、嗓子痛等症狀。連續發燒一周的他前往醫院檢查,被確診為急性EB病毒感染。
嬰兒被親友輪番親吻高燒近40℃
2023年5月,浙江曹女士帶著3個月大的寶寶回娘家,一家人抱著寶寶又親又摸。曹女士出言提醒,老人卻不以為意,說孩子都是親大的。當天,寶寶高燒至39.7℃,就醫後,孩子被診斷為EB病毒感染。
這些因親吻導致的疾病又叫「親吻病」,其「元兇」正是EB病毒!
90%以上的成年人體內都攜帶EB病毒,EB病毒是一種皰疹病毒,春秋季為高發期。90%以上的成年人體內都攜帶EB病毒,但由於成人免疫力較強,往往不會呈現臨床症狀。然而,若與免疫力較低的嬰幼兒直接接觸,就可能通過親吻、撫摸等親密行為把病毒傳播給孩子,孩子感染後極容易發病。
該病毒主要通過唾液傳播,如親吻,口對口喂飯,共用餐具、水杯等,也可經飛沫傳播,偶見經血液傳播。
與流感症狀相似
但「凶」起來很可怕
感染EB病毒後最常見的是「三聯症」,即發熱、咽峽炎、淋巴結腫大。具體症狀包括:
持續高熱:體溫高於39℃,發冷、寒戰等;
咽峽炎:咽部充血水腫、咽痛、扁桃體腫大或表面出現滲出物等;
淋巴結腫大:頸部、腋下、腹股溝等部位出現淋巴結腫大;
部分患者還會出現肝脾腫大、皮疹、眼瞼水腫等症狀。
併發症或危及生命
「親吻病」是自限性疾病,目前無特異性抗病毒藥物,通常對症治療後1-3周即可痊癒。該病預後良好,病死率極低。
但有些患者可能在病程中出現脾破裂、腦膜炎、心肌炎、肝功能損壞等嚴重併發症,從而危及生命。
與流感症狀相似,如何分辨?
「親吻病」早期症狀與流感相似,包括發燒、鼻塞流涕、咽痛等,因此容易被混淆。大家只要記住一點:
「親吻病」最典型症狀是反覆發熱,一般持續7-8天;而流感或普通感冒導致的發熱,通常在3-5天內會有所好轉。
圖源:健康廣東
如何預防「親吻病」?
減少親吻孩子,尤其不要嘴對嘴親吻孩子,以下5類人群應與孩子保持適當距離。
別讓這5類人隨意親娃
1.長水皰、皰疹的人
引起水皰或皰疹的病毒可通過親吻或接觸傳播。
2.患口腔疾病的人
患有唇皰疹、潰瘍、牙齦炎、牙周炎、蛀牙、牙髓炎等口腔疾病的人群,若親吻或口對口餵食寶寶,可能導致其患上「親吻病」。
3.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人
病毒可以通過空氣、飛沫傳播,感冒患者應避免親吻自己的孩子,也應減少與他人的孩子接觸。
4.化妝的人
大部分化妝品中含鉛、汞等化學物質,孩子免疫系統還不完善,這些有害物質若通過親吻進入孩子體內,易引發皮炎或過敏,嚴重時甚至可能導致慢性中毒。
5.經常抽煙的人
吸煙者體內含尼古丁、焦油等有害物質,極易引起孩子出現哮喘、咳嗽、支氣管炎、中耳炎等疾病。
給孩子餵飯、餵奶時,請勿把餐具、奶嘴放在自己口中試溫度,更要杜絕咀嚼餵食的習慣。建議給孩子準備專屬餐具,養成良好用餐習慣。
在人群密集地或病毒流行期間,佩戴口罩可以減少病毒通過呼吸道傳播的風險,避免與EB病毒感染者有過密身體接觸,特別應避免唾液接觸。
通過血液檢測可以早期發現EB病毒感染,及時採取干預措施。
來源:國家應急廣播綜合